4)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 台阁体_平凡的明穿日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哦,原来这样。”春妍顿时明白了。

  所谓台阁体又称为“馆阁”,这些年主要由内阁与翰林院形成出来的,以杨士奇、杨荣、杨溥为代表的一种创作风格。

  现如今乃是太平盛世,因此文人的诗作开始追求雍容典雅。历史上从不缺少这些粉饰太平、为帝王歌功颂德的应制之作,好比后世的官样文章。

  这些作品大多脱离社会生活,缺乏实际的生**验,内容呢大多比较贫乏,词汇华丽却也往往俗不可耐,真正的佳作甚少。

  洪熙朝以来还算好的,越到后来越显得毫无生气,后世评论甚至比宋代的“西昆体”影响更坏。

  总而言之,台阁体迎合了帝王统治阶级,与朝廷的意识形态即程朱理学密切结合,表现了洪熙朝以来国泰民安的“雅正平和”之风,有着浓厚的道学气。

  这方面徐灏压根不知道,就算了解也不会去抵制,因为这是必然的,难道你要反对主流文人们陶冶情操,追求“性情之正”,抒写“爱亲忠君,咎己自悼”的情怀吗?

  主流文人也就是官绅阶层,他们自出生起就不愁温饱,一辈子只知道读书,一辈子的人上人,所以也别指望他们充满对下层百姓生活的关心关怀,这些台阁体文人大多追慕宋代文人的风范。

  为何唐伯虎等人的诗词会被世人所推崇?正说明了明朝的老百姓对官样文章并不感冒。台阁体发展到明朝中叶,也渐渐自身产生了一些变化。一个例子就是徐珵徐有贞了,因在仕途上的起起落落,被人讽刺,他的台阁体诗词所表现出来的人生感受,要比三杨来的复杂一些。

  著名的李东阳被称为茶陵诗派领袖,他以内阁大臣的身份主持台阁体的主流诗坛时,虽文风仍大致在台阁体的范围内,但他论诗,一是强调宗法杜甫,二是比前人更重视诗词的艺术,曾提出“宋诗深,却去唐远;元诗浅,去唐却近”的观点,表达了对宋诗的不满。

  历史上等到了明朝中后期,因国力衰弱,强敌环饲,社会崩坏,模仿成风千篇一律的台阁体,其萎靡的文风自然为时代所不容,在各个流派的冲击下,渐渐退出了文坛。

  历史上在弘治、正德年间,出现了前七子的流派,代表人物为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还有嘉靖、隆庆年间出现的李攀龙、王世贞等后七子。

  前七子皆是进士,对朝政的**和软弱的士气极为不满,强烈反对流行的台阁体八股习气。其主张被后人概括为大力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旨在为诗文创作指明一条新路子,以拯救萎靡不振的诗风。

  前七子都怀着强烈的改造文风的历史使命,却走上了一条以复古为革新的老路。

  前七子崛起文坛之后,其复古主张立即迅速风行天下,成为当时的思想之主流,掀起了一场复古运动,这在明代史上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这很像中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可惜因党争和各种的天灾**没能形成气候。

  不知道在徐灏这只蝴蝶所带来的全面影响下,接下来的前七子能否掀起来一场轰轰烈烈的复古运动,会不会使得大明重现汉唐气魄!(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请收藏:https://m.qdbq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