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二十四章 三秋木香_平凡的明穿日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北平血战之后,李景隆在山东德州府秣兵厉马准备来年再战,燕王也在调兵遣将积极备战。而靖难之役以来连场大战以及数十万大军压境,给北平府和整个河南河北都造成了很大损失。

  官军败退之时,刘璟献了釜底抽薪之计,顺势裹挟了十数万百姓南下。也因当时燕军退守使得民间盗贼蜂拥四起,人口伤亡不小,财产等损失更是无可计数。

  人口的大规模减少无疑给了连战连捷的燕王当头一棒,长此以往就算获得再多的大胜,也弥补不了粮食和兵员上的难以为继,说到底治下百姓的多寡才是争夺天下的根本。

  痛定思痛的朱棣决定今后御敌于外,不到万不得已,再不能任由官军长驱而入了,因此连续调派大将带重兵驻守重镇关隘扼守住交通要道。

  为了要充实人口,大宁府本就不多的几万军户百姓被迁徙而来,山海关到怀来也陆续迁来了数万人。

  徐灏清楚朱棣把大宁人口抽调一空乃是无奈之举,可是从长远来看弊大于利,而且朱棣为了笼络军中的朵颜卫骑军,允许大批蒙古人入关。

  徐灏不反对异族迁居北平府,各民族融合是好事不是坏事,狭隘偏激的民族主义要不得,反正北平汉人的比例占据了绝对多数,燕军中一向有大量忠心耿耿的蒙古籍将领,也有女真人朝鲜人等少数民族,立国以来的三十年间,起居住行基本和汉人无异了。

  问题是大量亲明朝的蒙古人离开草原,势必会大大削弱本来就不稳固的掌控力,就像驯服了十来年的野兽,离开了主人的圈养少则一年半载多则三五年即会恢复野姓。

  徐灏多少体会到了先帝朱元璋的深意和无奈来,重用武将防守边关很容易造成军阀割据的混乱局面,而重用保守而不思进取的文官又可能重现宋代的屈辱,唯有把儿子们放出去节制将领最使他放心,最不济也是肉拦在了锅里。

  只可惜他老人家刚刚故世,朱允炆就亟不可待的要削藩,朱棣就迫不及待的要做皇帝,就算这一代皇族没有自相残杀,早晚也会出现第二个靖难之役,因为人的野心是无止境的。

  归根到底,还是封建王朝先天就带有致命缺陷,此外中国的疆域实在是太大也太难治理了,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使得能人辈出的历朝历代再无法改变分分合合的宿命。

  徐灏根本不敢奢望于自上而下的去改变国体,因如此激进的话,他以及整个家族成为烈士的几率高达百分之二百。

  正月里,心事重重的徐灏又一次走到了玲珑静斋,这里住着带发修行的翠柳和小姑姑徐妙锦,红尘家里难得有个清静之地,每一次前来都能给他以心灵上的安宁。

  楼内温度不冷不热刚刚好,最妙的是没有一个下人聒噪,徐灏自己脱下斗篷挂在了墙壁

  请收藏:https://m.qdbq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