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八十九章 解狂士_平凡的明穿日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崇拜秦皇汉武,可当时的民不聊生谁会同情?诚然打出了汉人的尊严,而当时的汉人吃不饱饭,流离失所,老百姓最渴望的还是稳定富足的生活,谁都没有错,只能说治理一个国家太难了,并且还是当世首屈一指的大国。

  徐灏认为解缙对大臣们的评语一针见血,他本人也不会在意说给当事人听,所以说道:“解大人说夏大人天资厚重,中无定见,有德量,不远小人。”

  夏元吉先是一愣,接着思索起来,好半天说道:“受教了,今后当以国事为重,敢于坚持已见。”

  徐灏不知历史上夏元吉也是如此做的,朱棣屡次北伐,最后几次夏元吉以百姓生计和庞大军费的沉重负担,直言谏阻,因此被囚禁并且抄家。就在次年,朱棣远征漠北,粮草不济只能退兵,途中饿死了很多人,因连年北伐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耗费国库实际上算是失利了,忧劳成疾的朱棣悔不纳忠言,临死前对左右说道:“夏元吉爱我。”

  徐灏又对微笑不语的杨士奇说道:“解大人说你疏通警敏,亦不失正,然对身边人疏忽管教。”

  最后一句自然是徐灏自己加上去的,希望借此杨士奇能重视起儿子杨稷来。

  接着又说道:“郑锡可谓君子,颇短才干;李至刚诞而附势,虽才不端;黄福秉心易直,颇有执守;陈瑛刻于用法,尚能持廉;宋礼直憨而苛,人怨不恤。”

  夏元吉听的频频点头,说道:“我记得圣上当面问解大人,尹昌隆和王汝玉二位,解大人说尹大人君子,而量不宏;王大人文翰不易得,惜有市心耳。”

  徐灏没听出啥意思,他自然不知尹昌隆是洪武三十年的进士第二人,因多次上疏劝谏朱允炆,得罪了大臣贬为福宁知县,后来担任礼部主事时得罪了尚书吕震,被罗织罪名判处极刑,夷其家族,直到吕震死后,冤案才得以昭雪,大概和本人的气量有些关系。

  吕震其人喜欢奉承皇帝,被骂也不在乎,该奉承时就奉承,精力过人博闻强记,分内事背诵如流,从没出过一点差错,也算一位奇人。尹昌隆身为下属被他如此下毒手,可见把上司给气成什么模样?吕震是小人不假,但作为君子眼里不容人,尹昌隆也确实气量太窄了。

  至于那位王汝玉,有名的大儒,才华那是不消说了,编纂洪熙大典被朱高炽发现并器重,待遇独一无二。

  解缙评论这位好友大概确有实据,为了升官没少求他,历史上可不因视为解缙党人,坐死了。

  仕途太险恶,真不是一般人玩得起的,所以徐灏本着尽量少得罪人的心态选择急流勇退。

  杨士奇叹道:“言缙狂,观此论列,皆有定见,不狂也!”

  徐灏举杯笑道:“狂也是他自招的,那年我和解大人去道观游玩,有位道长对他

  请收藏:https://m.qdbq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