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百八十八章 制度_平凡的明穿日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灏谨记着治大国如烹小鲜这句话,没有内阁和众多官员们的拥护,他绝对不会强行推动某一项革新,从而把自己推到了官场的对立面,看似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无畏,实则就是政治上的不成熟,即使要和某些大臣打擂台,也得尽可能的寻找政治盟友。

  事实上他根本就没有参与到任何国策中,即使要做什么事,也是先和杨士奇解缙等人沟通,再说服朱高炽,往往妙就妙在这个时间点上,也妙就妙在此乃没有朱元璋和朱棣两位大佬的大明朝,皇权不知不觉中在缩减,文官的势力还没有稳固,藩王被集体压制,宦官仍然是帝王家的奴才,只要不违背大明律,没有阉党把持朝政,与文人保持亲善,则几乎做什么事都可以,只要有足够光明正大的理由。

  如果是采取高压治国的清朝,写首诗都会灭家的时代,恰好赶在了前期,那还是老老实实地的做小地主吧,若是有幸穿越到风起云涌的清末民初,也不要光想着实业救国,干脆造反来的简单有效些。

  徐灏推崇格物致知之道众所皆知,注重发展商业振兴经济,凭借火枪火炮和炮舰的事实,说起话来也有底气,推出了标点符号和阿拉伯数字,重视白话文的写作,重视书籍的印刷和推广,重视医学卫生,重视各行各业,重视民间疾苦,重视专向人才,重视航海贸易,屡次说过明朝的识字率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强盛进步等令人耳目一新的话题,必然会有一些官员或主动或被动的受到感染。

  俗话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想替百姓做些事的官员还是很多的。报纸上经常刊登每年各省各府县的统计数字,即使统计的不算科学细致,但比如苏杭一带的经济规模远超其余省份是显而易见的,两湖两广等而次之,其中近几年辽东和山东沿海以及松江府异军突起,就算没有撼动传统的富庶地区,也已经比云南贵州等偏远省份强出许多。

  所以衡量一位官员又多了一条标准,对于治下的经济是否起到了提升的作用,以前这也是考核官员的主要依据,治下民不聊生或是百业昌盛,如今多了更加显浅易懂的统计数字,由此应运而生的专门行业,即真正的专业文职官吏。

  武昌的布政使傅大人,就是极为讲究经济的,这或许和他出身商贾之家有关系,很推崇经济能够带动民生这句话,他专门研究过辽东,不依靠田税人头税等的情况下,凭借海外贸易和工厂作坊以及采矿业,即能收取足够的税银修桥修路,养活兵士,购买粮食,从必须得到朝廷各方面的供养到逐渐自食其力,这对他的触动非常大。

  他听了杨昆和辽东人的牢骚,见本地百姓如此顽固。永顺府除了山还是山,不开矿的话,怕是一万年也不会有什么变化,这该

  请收藏:https://m.qdbq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