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百九十八章 湘西_平凡的明穿日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关东了。

  明朝对湘西的理解,一这里是苗人聚居的地方。苗人妇人多会放蛊,男人特别喜欢杀人,俗称的穷乡僻壤也。

  二是道路危险,这一段旅程不亚于探险,单身旅客能活着出去,都会有种劫后余生的感觉。

  三是道路险有险的好处,不单景色绝佳,途经武陵的时候,或许会遇到避秦的遗民,百姓十分好客,遇到远道而来的客人,家家户户杀鸡煮酒,殷勤款待。如果碰到死尸在山路上行走,不必惊慌,那是湘西特有的“赶尸”。

  因为不了解,湘西似乎永远给外人一种幻觉与错觉,这里是一个特殊区域,充满了原始神秘的恐怖,野蛮愚昧与淳朴优美交织在一起,而时常来此的人则知道,湘西没什么特殊的,特殊的是她的原始地貌,以及独特的民族和习俗。

  看似湘西自古不归属于各王朝统治,可她的地理位置又注定了不能放弃,从春秋战国的大楚,到强大的秦汉,湘西实际上自古就被牢牢控制在中原王朝的手里。

  秘密很少被人发觉,那就是真正控制这个咽喉的并非是苗人土司,而是支配沅水流域的数万船户。

  徐灏站在河岸,眺望着大河,水面上到处都是大大小小的船只,却很难找到一艘渔船。此乃连接各方的交通命脉,湖南官府或许敢到处抽税,却绝不敢碰触水道,不仅仅是畏惧船户的强大势力,朝廷也绝对不允许。

  “洋洋万斛船,影若扬白虹”杜甫诗上描绘的景象,与眼前的景象一模一样。

  最惹人注目的是三桅大方头船,这是打长江越湖而来的,是由官府千年来把持的“盐船”,大多数用乌油漆过,通体漆黑,必须有大风才能行动,到此为止,不会继续往上游行驶,这就给船户提供了源源不绝的工作。

  还有两桅或单桅,船身非常秀气,头尾突然收敛,全身也是黑的船只叫做“乌江子”,特点是不惧怕风浪,是洞庭湖行驶最快速的一种船只,用来运载粮食。

  乌江子的特点是桅杆高,风帆大,深舱,锐头,舱蓬比船身小,船舷外有护舱板,造型很漂亮干净,行船时依靠风,顺流逆流都使帆,船上的水手不多,不常用桨,也很少往上游走。

  在沅水流域行驶的本地船只,有一种富丽堂皇的巨无霸,乃是“洪江油船”。这种船多方头高尾,颜色鲜明,因桐油是湘西的支柱产业,富豪的船会有一点金漆装饰。尾梢设有舵楼,可以用来安置家眷,每一次下行可载三四千桶的桐油,回来可载两千件棉花等。

  平头大尾的“白河船”,行驶在沅水常德到沅陵一段,那里水流湍急极险,船只必须经得起碰撞,船身需要坚固耐用,能载重方能压浪,因此尾部如臀,大而圆。

  本地水上人的谚语说:“三桨不如一篙,三橹不如一桡

  请收藏:https://m.qdbq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