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百二十二章 封王_平凡的明穿日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已经不落下风了。

  追击或许依然无力,防守却绰绰有余,而且这是明朝中前期的明军,战斗力仍然称得上世界第一,再来没有大量文官和宦官的搅合,讲武学堂发挥的作用,拥有很大自主权的将领们,焉能败给士气一落千丈,苟延残喘中的蒙古人?

  纵观明朝,明军的战斗力基本证明了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的真理,只要带兵将领不无能,明军可以战胜任何敌人,哪怕是明朝末年同样如此。

  当然,朝中大臣一定会想方设法的钳制并削弱统兵武将的军权,对此徐灏乐见其成,也必须如此,不然武将专权的危害太大了。但同时,绝对不允许文臣乃至宦官任意凌驾于武官之上,这里面一定要有个度,也相信以文臣的老谋深算,不难掌控局面。

  朱高炽登基以来,对北方没有展开轰轰烈烈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可也令阿鲁台和马哈木为之深深忌惮,轻易不敢骚扰边关了。

  这与历史上的永乐朝一样,朱棣头两次亲征北方取得了大捷,震慑了蒙古人。但是继续派兵消减瓦剌或鞑靼的实力已经不合算了,因为依托广阔的草原,阿鲁台绝对不会正面迎战,会采取迂回战术,避不决战,尽管也能消耗鞑靼人的实力,徐灏却认为很吃亏,兵马一动粮草先行,对明朝国力的损耗更大。

  这就是类似三国的游戏,在三方谁都不能彻底消灭对方的前提下,以静制动方为上策,不然打击了阿鲁台,会使得马哈木趁机坐大,反之亦然,总之永乐大帝的五次亲征,除了致使蒙古势力进一步削弱,维护了边境的短暂安宁外,同时也使得明朝为之精疲力竭,完全没有取得战略上的决定性胜利。

  徐灏也想经过多方筹备,辅佐朱高炽举国动员,毕其功而予一役,青史留名。可是蒙古人不是傻瓜,打不过可以跑,土地又无法彻底占领,无法移民垦荒,以现阶段的工业实力,采取相对保守的策略方为上策。

  若蒙古人敢来寇边,自是要坚决予以回击,同时战争上的事可以用战场外的手段来解决,分化、拉拢、暗杀、偷袭、收买,二虎相争等等,反正举国之战,攻心为上嘛。

  其实无需徐灏多说什么,想让朱高炽和文臣们同意派出数十万大军征讨蒙古?根本就是天方夜谭,不是说文臣们不想打,而是担心一旦失败?

  以如今明朝如日中天的声势,自然给了大臣们无限的底气,认为保持目前的形势足以,没有完全之策,不能轻易动用数十万兵马。

  今年蒙左卫指挥塔力尼忙不迭的把老的罕进献,阿鲁台又反复上表请求归降,实力大增的马哈木没了朵颜三卫的加盟,不太敢公然反叛。

  这时候有大臣建议封阿鲁台和马哈木为王,加以笼络,让边境军民得以休养生息,得到了很

  请收藏:https://m.qdbq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