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百九十一章 王大人_平凡的明穿日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扫墓,因仕途也就那样了,也顺便熟悉下稻麦等庄稼事,学一下收租取利的诀窍。

  他爹说落叶归根。人最后总归是要靠着老基业养老,可是童大少听不进去,金陵距离萧家村才多远?哪门子的落叶归根?总之是不想回到乡下。

  “你至少可以到乡下呼吸点新鲜空气嘛!”童老爷的最后一句话还算打动了他。于是自备轿子,一颤一颤的回来了。

  不想一回来,少不了闻到乡下的猪粪牛屎味,马上受不了了,这不去祠堂点了香烛,烧了纸钱,直挺挺地跪在老祖宗的神主牌前,磕了三个头,就算是完成了任务,第二天就坐着轿子逃回城去了。

  二少爷呢学习还不如老大,先是进了金陵新式学校,没能浪下去,科科不及格被劝退了,于是去投考了一年就毕业的讲武堂士官学校,专门为了坑蒙拐骗大好青年而设的。

  一年之后,二少爷捞到一个士官军衔,当了军官。可是他害怕被派到海上或血肉横飞的北方厮杀,于是回到县令做了巡检,这个差事既威武又安全,这二位已然是童家值得说一说的精华人物了。

  其余的童家人则如草芥一般,不值一提,如同众星拱月一样的成为了长房家的附庸和陪衬。长房大院周围那些歪歪倒倒的瓦房和草棚中,有一些是童家老祖宗的后代,已大半沦为了长房的佃户,至于不姓童的,更是佃户中的佃户,家家户户租种长房的田地,上粮纳租。

  如果连田地都种不起,要么只有天天打秋风,或是给长房当长年,当帮工了。

  童家很封闭,自成一体,一向与萧家村其他人家来往不多。其他姓童的靠着祖传下的田地过日子,一旦遇到了天灾**,或意想不到的三长两短,有的是‘中人’替长房出主意,土地或当或卖,还说是看在同宗同祖的情分上呢。

  短短几十年,竟一家一家的败下去了,当初分出去的田地重新归于长房的名下,以至于这些人家走投无路,纷纷成为童大老爷的家奴,长工短工,抬轿子的轿夫,看家护院吹喇叭帮闲等等。

  徐灏走呀走呀,心说将来自己的子孙会不会成为另一派子孙的家奴呢?借鉴童家的历史,大有可能,除非那时全面进入了现代世界。

  如今童家长房基本统一了童家院,没有敢往外伸手,起码萧家村附近不敢,因那会碰触到徐家的逆鳞,徐灏是决不允许的。而童家院子里,惟独有一户人家不甘心沦为佃户,非要雄心勃勃的和童家顶一顶,靠自己的一身力气和一手农艺,把家业振兴起来。

  这人家姓王,名叫王四六,祖上曾和童家联姻过,可见当年门当户对。后来家道中落,大明立国那几年打土豪分田地,院里的大多数人家不愿成为老朱家的佃户,死活要守着祖产过日子,依附于长房

  请收藏:https://m.qdbq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