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八十二章 总结_文娱之我只是个演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评判剧本的质量。

  实质上真是如此吗?

  这次兼任《毒战》的编剧,让我有了不同的看法。

  剧本最大的意义在于指导创作,指导导演和演员创作,而导演和演员创作的过程,可以说是对剧本的探索的过程。

  那么演员和导演探索剧本,到底又在探索什么?

  毫无疑问,是规定情境和行动。

  无论是导演还是演员,都必须十分清楚人物处在什么样的环境当中,要做什么、想做什么。

  这就是表演的两大基本支撑点,不然绝无可能把戏演好。

  具体到规定情境和行动,在生活中,我们总是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去了解一个人,我们之所以会觉得一个人和另外一个人性格不一样,是因为在某种情况下,这个人是这么做,而那个人会那么做,也就是说同一种规定情境下,他们采取了不同的行动。

  至此可以断言,决定一个剧本好坏的,是规定情境和人物的行动。

  很早之前,我就意识到,观众看戏,关注关心的是人物的命运,演员要演的,也是人物的命运,但却忽略了,一个好剧本的关键,同样在于它能否充分呈现了每一个人物的命运,也就是规定情境和人物行动的有机统一。

  规定情境和行动的有机统一和人物的台词、戏份多少没有任何关系,就像有些角色,短短几个镜头,就能给观众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演员的表演是一方面,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个人物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以一种合适的方式出现了在了观众的视野当中。

  比如刻画一个普通白领的艰难,深夜街头可以作为规定情境,但是如果在装潢豪华的别墅中哀叹交不起下个月的房租,那么其设定就脱离了现实。

  具体而言,是这个白领出现在了错误的地点(别墅),进行了一种错误的行动(为别墅的房租发愁)。

  概括而言,人物本身脱离了人物应有的命运。

  由此可以解释,为什么绝大多数根据现实故事改编的戏总是能大受欢迎,而绝大多数没有相关经验的编剧自己冥思苦想十年的戏却会被骂的惨不忍睹。

  其次,在担任编剧的过程中,我意识到了过去讨厌,但是并没有明确意识到的某个问题。

  剧本想要表达的内容超出了编剧本身的阅历。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在《家》当中,觉新在新婚之夜那几百字的独白。

  那是人物想说的话吗?

  准确的说,那是剧作者想说的,而不是人物想说的,因为正常情况下,一个活生生的人,没有那么多的废话。

  正是因为编剧、导演水平都不够高,无法通过一些合理的剧情呈现,这种错误,更准确的形容是让观众觉得“尬”的剧情总是比比皆是,比如某个人物莫名其妙的登场,说了一段对剧情的影响很重要的话,但无论怎么分析,除了强行以“巧合”解释外,都分析不出他为什么出现在这个时间、这个地点,说他不应该说的话。

  在这种片段当中,人物已经失去了他自己的生命,丢掉了他生活的目的。

  由此可见,曹禺充其量不过一二流编剧罢了。

  请收藏:https://m.qdbq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