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五二章 关起门来的大学士、总督和一等侯_乱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爵相什么事儿?大人请回,就是登基大典之后,也不必再劳步了——爵相是不会见的。”

  然后,也不管人家脸上挂不挂得住,掉头入内,关上了大门。

  这一鼻子灰碰的……

  曾国藩闭门谢客的态度之决绝,是比较反常的,引起了官场上的许多议论。

  有人说,曾涤生秉持的是陛见之前不访客、不待客的旧规。

  早些年的时候,外省大员入京陛见,确实有陛见之前,不访客、不待客的规矩,可是,这条规矩,虽未明文取消,但事实上早就废弛了。

  第一个反对这条规矩的,就是当年的关贝子,如今的轩亲王。

  轩亲王以为,外省大员抵埠之后,何时陛见,往往不能马上就定了下来,就马上定了下来,陛见也是几天之后的事情了;而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外省大员进京一次不易,在北京也不能盘恒多少时日,如果拘泥于陛见之前,不访客、不待客的旧规,这几天,就算白白的浪费掉了,于公于私,都是十分可惜。

  所以,曾国藩如果见客,决不能有人说他“逾距”,事实上,门上转述曾国藩谢客的缘由,也是一个含混的“王命在身”,不是陛见之前,不访客、不待客的老规矩。

  还有,不见就不见吧,门上的话,何以如此夹枪带棒,叫人下不来台?

  曾涤生既为谦谦君子,又向来忧谗畏讥,怎么会做这种无谓的得罪人的事情呢?

  这……不是他一向的做派啊!

  于是,又有人说,贤良寺的门上,自然是曾涤生的戈什哈,军功出身,粗鲁不文,不懂规矩,也是有的。

  这个说法,没有什么说服力,曾涤生的戈什哈“不懂规矩”,天底下就没有“懂规矩”的戈什哈了。

  还有,贤良寺的门上,说的话虽然不客气,可是,究其谈吐,似乎不能往“粗鲁不文”上头靠。

  反正,怪了。

  登基大典相关的“热搜榜”,曾涤生入京陛见及其反常种种,排第一位;排第二位的,是这样的一条消息:这一次的登基大典,泰西各国驻京公使,将入紫禁城观礼,嗣后,将觐见今上,当面致贺。

  这是从未有过的事情!

  *(。)mz

  请收藏:https://m.qdbq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