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五十章 分账(2)_我的元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条真是要了张俊的老命,这个lmg油田张俊是绝对不可能让出来的,就700多万吨的石油储备,整个德国来用,无疑是杯水车薪,lmg油田只够党卫军自己消耗的,这样党卫军就可以不在国防军那里抢石油份额了,难道不是一样吗?张俊坚持用lmg油气田,只是补给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波兰还有其他油田,只是没有钻探,储量也少的多,但是一开采,产量还是很可观的。再说波兰的油气田都是埋藏的不深。也就一千多米,如果钻探的话,也就半年时间,产油的话八个月就可以。这些完全可以满足波兰的民用油。

  一句话说明白,波兰的油,一滴多余的都没有,国防军要用油,德国国家石油储备全是你们的,党卫军一滴也不要,就这样简单。

  这次波兰战役,因为作战迅速,战事较短,共消耗石油约万吨,缴获到的波军石油有一百五十万吨,这个张俊打算拿出来封堵那些国防军的口,在说元首也需要那一百五十万吨石油储备补充德国个国家石油储备,这个石油缴获张俊是必须要上交的。

  历史上的德国就是这个石油紧紧卡住了德国的脖子,由于石油已成为战争胜败的关键,希特勒不得不让他的军队沿着石油矿脉前进,而放弃更具战略意义的进军路线。在闪击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中,希特勒的考虑之一,就是要时刻保证罗马尼亚油田在苏联空军的打击范围之外。德军围困莫斯科多日,却最终未能占领该城,主要就是因为希特勒临时改变决定,将莫斯科近郊的中路中央集团军的装甲主力抽调到南线,以支援那里的德军。该部“在冬天到来之前,最重要的目标……是切断俄国人高加索地区的石油供给线”。要知道,苏联高加索地区是欧洲最大石油产地,仅巴库油田就相当于轴心国石油产量的两倍半。

  斯大林格勒战役得以爆发并最终失败,同样与希特勒对于能源供应的判断和决策有关。斯大林格勒地处伏尔加河要津,是苏军战时南北运输的枢纽。德军发动斯大林格勒会战,一方面希望切断苏军来自高加索的石油供应,一方面夺取高加索油田为己所用。德国贸然发动斯大林格勒战役,正是燃料危机造成的结果。

  希特勒曾对第6集团军司令保卢斯将军说:“如果我拿不到迈科普和格罗兹尼的石油,那么我就必须结束这场战争。”斯大林会战失败,使德军丧失了获得维持战争机器运转能源后盾的最后可能。其后,其战线不断收缩,并逐步进入防御,直至完全失败。

  张俊穿越后的德国面临同样的困境,张俊从任职德国装备部部长以来,让德国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局大力增加石油储备,因为英法的限制等因素,德国的石油总储

  请收藏:https://m.qdbq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