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一十六章忠臣周市_大秦:醒来竟在始皇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两天后,在龙且、蒙原、陈武、栾布军依次开向大梁后,项羽也率后军向大梁城下开拔。

  临行前,照例派出使者,带着项羽的亲笔劝降书,先行入城见周市。

  深秋的大梁,落日的余晖将巍峨的城墙倒影,映在波光粼粼的护城河上。

  作为中原最大的城市,大梁城始建于魏惠王时代,是当时魏国国都,维系着魏国强大时期,对黄河流域大部分领土的统治。

  当年,魏惠王崇尚“功大而令行于天下”,为了谋求更大的发展,将魏都从安邑迁至此,筑城安邦、开河兴商,遂使大梁成为“七仞之城”。

  在前后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大梁历经六代魏王的修筑扩建,至此,城池已经颇具规模。

  不仅城池建设的规格高,各种城市生活设施和往来交通等方面设计的也非常周到。

  到魏襄王时期,大梁城中,王宫华丽冠于一时,城内人民逾百万之众,集市之繁华,车马之多,日夜行不绝。

  这座宏大的城池,位于黄河中下游平原之上,四周无山,城高垒深,远远看去,威武气派。

  大梁的两面环水,北面是黄河和济水,西面是鸿沟运河,汴河从城中穿城而过,宽阔的护城河与济水、汴河通过鸿沟沟渠联系在一起。

  在建造大梁的过程中,魏国国君的野心不仅限于称霸中原。

  他下令从大梁附近的济水,开挖了一条几百里的运河,一直通到南边的淮河,也就是著名的鸿沟。

  有了这条鸿沟,从大梁城的护城河出发,脚不离船,便可到达南部淮河沿岸的城邑。

  从军事角度讲,这无疑是一条战略要道,如果需要,军队可乘舟船通过鸿沟,一日之内即可抵达楚地。

  当然,这只是纸面上的战略,或者仅限于兵棋推演,事实上,历史上的魏国,从来没有成功利用鸿沟取得军事胜利的先例。

  倒是在十八年前,秦国的左将军,也就是现在大秦军事联席会议副主席兼太尉王贲,曾经带领十万大军,兵临大梁城下。

  经过了几番攻城失利后,王贲派部队掘渠,利用鸿沟引来河水,水淹了大梁,并以此灭了魏国。

  鉴于此,在前日的军事会议上,项羽向这位当年灭魏的老将军,虚心请教攻打大梁之策。

  王贲对大梁的城防和河道网络如数家珍,详尽地向项羽及诸将做了一番介绍,同时,为大家接下来的大梁之战,提了很多中肯的建议。

  王贲尤其强调,对于大梁,切忌冒死强攻城池。面对更高更厚的城墙,即使是我们的霹雳炮,轰上一天恐怕也奈何城墙不得。

  所以,对于大梁,只可智取,不宜强攻。

  太尉的建议,被大家认真听取,但直到项羽军的将士们,真正身临其境时才认识到,也许是低估了大梁的城防,抑或是对新军战力的绝对信心,面对王贲的提醒

  请收藏:https://m.qdbq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