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三八五 孤灯不照返魂人(五)_金鳞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三头平衡的新状态。即便有人根据姓氏、姻亲再次抱团,也不可能压制更多的

  “外姓人”。在陕西原生态的农村。往往一个村子就是一个姓,族规大于王法,族长如同土皇帝。

  因为缺乏控制力,无法模仿山东、河南,用严刑峻法开路,可想而知群众工作的难度会有多大。

  两人在抓紧时间研读朱慈烺的《敌后战法》的时候。总训导部和总参谋部也在积极调派人员,普及敌后作战技巧。

  虽然他们不会成为独当一面的义军统领,但起码要有正确的概念,以免出现外行领导内行,却还自以为是。

  朱慈烺对于新开辟的战场格外有兴趣。每天都有新的汇报送到他案头,这让他觉得自己又像是回到了前世工作不断的时代,整个人都有精神了。

  作为一个工作狂,还有什么比工作更有吸引力的呢?一旦工作上了瘾头,送往济南的请安奏疏也都交给了东宫侍从室的秘书代笔,朱慈烺连抄一遍的意愿都没有,直接发往济南。

  ……崇祯十八年的春天在淅淅沥沥的小雨中缓缓走过。虽然气候条件仍旧不容乐观,但总比去年有了一些起色,这让崇祯帝兴奋了许久。

  不过他更清楚国库仍旧捉襟见肘,夏粮要六月份才能征收,至于多寡却是个未知数,大明的民生仍旧面临严峻考验。

  比民生更让人头痛的还是藩镇。在这个耕耘劳动的季节,也是各地藩镇要求军饷的时候。

  崇祯知道他们完全没有作用,甚至只有隐患,却无法对于这些将领的要求置之不理。

  尤其是凤督马士英、楚镇左良玉、浙镇方国安,都是手握重兵之辈。若是将他们逼得哗变,南方登时不稳,山东也就断了后援。

  不过今年闽南那边却是着实安静了,郑鸿逵、郑彩都没有向朝廷伸手,郑芝龙甚至还派出了部将施琅领大小船只三百艘,北上山东勤王。

  崇祯仍旧记得当年自己调用郑芝龙时候的尴尬,没想到这回郑芝龙竟然肯下这么大的本钱。

  他终究是十八年天子,这种变化之下涌动的力量让他不能忽视。只是如今东厂不同往日,只能打探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像这等大事却是一问三不知。

  提督东厂太监丁奥当然知道郑芝龙改变主意的缘故。皇太子给了他移民台湾的权力,同时还要设立台湾府,首任知府极有可能就是他的长子郑森。

  这样的条件之下,郑芝龙只是分出不到百分之十的兵力北上协防,控制权仍旧在自己手中,这绝对是值得的。

  崇祯缓步走在行宫的廊檐下,仿佛又回到了大内之中。天下雄主的感觉随着越来越多的捷报又回到了他身上。

  他突然想去长子的作战室看看,听说就是那里做出了影响全国的军事决策。

  心中这么想着,崇祯已经不自觉地走了过去。王承

  请收藏:https://m.qdbq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