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四零二 忽闻羽檄传来急(二)_金鳞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比明朝源源不断提供的国力支援,清军根本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照吴三桂看来。入关之后三到六个月内如果无法打到江南,就应该主动退出关去,休养生息,图谋再来。

  而满清权贵就像是咬到了肉的狼犬,死活不肯松口,其结果就很难说了。

  “本王在关外时,曾听说过一个故事。”吴三桂坐在军中大帐,座下十余将校,都是吴家的老人,也是广宁军的骨干。

  “有个屠夫晚上回家。路过一片树林,觉得很累,就将没卖完的肉用铁钩挂在了树上,打算明日一早取了再去城中叫卖。”吴三桂缓声道:“谁知他第二天早上来了一看,树上哪里挂的是肉?分明是一匹狼。”

  “原来那狼被肉气引了过来。跳起来吃肉,却不想被钩子钓住了嘴巴,肉没吃着,反倒给那屠夫送去一张好皮。”吴三桂说完,自己先笑了。

  看到王爷发笑,众将纷纷跟着捧场,心中已经如同明镜一般。当初的大明就像是那个愚蠢懒惰的屠夫,轻易地将国宝挂在了树上。

  满清就像是那头贪婪的野狼。而钓住满清的铁钩子,就是关内的富裕江山。

  这则故事只是说清廷应该放弃关内,以免战线拉开太长,兵力不足被人击溃。

  而最后那饶有深意的笑声,则是告诉众人:爷不伺候了。吴三桂当然希望能够重回辽西,那里是他的根基所在。

  尤其是这回满清如果退出关去,内部势必会有动荡。所谓奴强主弱,随着顺治一天天长大,这份动荡最终会演变成内讧。

  这无疑给辽西将门一个起死回生的机会,说不定还能打回辽东去。不过明廷估计是不会答应的,所以当前得立足陕西,到时候带着陕西一省回到大明,非但不是罪人,还是功臣。

  如果运作得当,说不定还能效仿黔国公沐氏,世代永镇陕西,不比封王差。

  只是吴三桂很难想象,曾经不奉命不出京的锦衣卫,现在竟然会将触手伸那么长。

  他入秦之后理所当然要招募陕西本地人作为幕僚,这些人多是不得志的读书人,无所谓效忠大明、大顺、还是大清。

  谁能想到,锦衣卫已经收罗了这样一批读书人,有些还是当年被皇太子裹胁的被害人。

  这些士子人投入清军幕府之中,虽然不得信用,也不见有人待之高位,但军中朝中往来文书多是这些人誊抄,乃至起草,绝对是一手消息。

  很多文件直接就抄写两份,一份发往北京,一份发往锦衣卫。后世传得神乎其神的锦衣卫,最早就是仪仗队、亲兵、打手……后来增添了侦缉的权力,也都是奉旨办案,随着朝中风向偏转。

  在大明二百七十六年中,能够保证锦衣卫**,不受东厂中官指使的锦衣卫指挥使,屈指可数。

  朱慈烺最早知道真实的锦衣卫竟然如此窝囊

  请收藏:https://m.qdbq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