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23章 比诗_重生之乘风而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古文观止》三件套,对于明诗和清诗,可以说研究的人极少。

  李老对周至不但不以为忤,反而越发的和颜悦色:“周至同学连明诗都在研究啊?相当不错。”

  周至又转头看向对面的社员:“其实张蔚然同学的‘诗轻万户侯’,也是陈句,古人用过的。”

  “你!”张蔚然不禁恼羞成怒:“你胡说八道!”

  周至朗声吟诵:“杜牧的《登池州九峰楼寄张诂》——百感中来不自由,角声孤起夕阳楼。碧山终日思无尽,芳草何年恨即休。睫在眼前长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

  这首诗社员都不知晓,现在听周至一念,不禁一片哗然!

  尤其是最后一句,这分明是张蔚然借歌颂欧阳修拿典故暗自称赞自己!

  ‘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这说法就太过分了!

  张蔚然都傻了,赶紧扭头解释:“不是这样的,杜牧这首诗……我……”

  突然反应过来,如果承认自己知道这个典故,那就是狂妄自大,如果承认自己不知道这个典故,那么……就是承认自己的学识不如周至。

  人家张口就能来的东西,自己不知道!

  要是华玉良能够看到这一幕,就会呵呵冷笑,小朋友,这套路我可熟……

  干坎上划船——进退两难!

  终于,张蔚然还是垂头丧气:“杜牧这首诗我的确不知道,不然我绝不会这么写……”

  李老呵呵笑道:“我也相信蔚然肯定也是不知道这首诗,不然也的确不会这样写。不过话又说回来,在不知道这些的情况下能够写出来这句,也的确是灵性的发挥。”

  “就像刚刚周至同学所说的,一时间‘神通古人’,乃是一桩趣事儿,更是一桩雅事儿。”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周至同学的这首吧——禽鸟噪天央,从游去五乡。何人犹着意,酾酒劝斜阳。”

  “轰——”古典文学社的社员还是有一定欣赏水平的,周至这首诗的文词非常简单,但是那种繁华散尽,无人理解的孤独;那种不计名利,乐观积极的气度,可谓神韵跃然纸上,任何人都能够体会得到。

  多数社员只会领悟到这一层,其实“禽鸟”还指“群小”,“天央”指朝廷,“从游”指志同道合者,“斜阳”指北宋政权,这一层意思,却只有少数人能够领会了。

  整首诗没有一个字直接夸人,然而却生动地刻画出了一个形象,两首诗放到一起,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李老微笑道:“既然大家都体会得到,这就不用细评了吧?”

  “诗歌和作文一样,高明的作者,不会直接宣泄,强行灌输,而是会以一种潜移默化的形式,让读者引发共鸣,欣然接受。”

  “现在古典文学社的同学们,在创作中有一种不太好的倾向,那就过度追

  请收藏:https://m.qdbq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