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64章 历代造假史_重生之乘风而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术精益求精,仿古之风盛行,到了乾隆时期,瓷器的仿古技术已达到了随心所欲、运用自如的程度。

  此时的仿古瓷器品种包罗万象,已经被搞成了好几个系列。

  其一是釉色仿古,宋代五大名窑和前朝名窑如龙泉窑,越窑,都是乾隆治瓷高手们疯狂模仿的重灾区,尤其是哥窑、龙泉窑,乾隆官窑已经可以模仿到青出于蓝的程度。

  其二是青花仿古,重灾区则是明代永乐、宣德的青花,从青花呈色到器物的造型、纹饰全面复制。

  不过青花有一点好处,那就是明代的青花料在永乐、宣德二朝,以郑和七下西洋带回来来的优良的苏麻离青为主。

  苏料呈色浓艳美丽,加上永宣瓷器雄健豪放的风格,使得永宣青花被历代追崇,成为青花瓷的至尊。

  而后的成化青花也有部分使用苏料,但更多是因原料稀缺而采用的国产“平等青”,也称“陂塘青”。

  这种产于江西乐平的青料发色浅淡而呈灰蓝,清丽淡雅,衬以洁白温润的胎釉和纤细的纹饰,使得成化青花成为明中期青花艺术的代表,玲珑秀奇独步一时,为世所珍,历朝历代均以仿制。

  得益于平等青的清谈典雅,这一青花瓷器风格延续了成化、弘治和正德三朝。

  到了嘉靖、隆庆至万历前期,青花料则开始使用一种蓝中泛紫的材料,产于回疆,成为回青料。

  这种青花瓷产量大但工艺较粗糙,瓷质有所降低,青花瓷也从此走向衰落。

  走向衰落的意思也不是就不受重视,而是指从一枝独秀变为诸多瓷器百家争鸣,并驾齐驱。

  因此从材料就能够分析得出来,青花瓷器里前朝仿品最多的,就是嘉隆万回青青花,多出自民窑,官窑都懒得去仿。

  其次就是成弘正平等青青花,此类青花官窑仿造得最多,技艺精湛,色料无差不说,就连提款都分了两种,一种是本朝乾隆款,一种是万恶的前朝款。

  而最容易让人打眼的,就是这部分瓷器,发生神奇故事最多的,也多是这部分瓷器。

  而最尊贵典雅的永宣苏麻离青青花反而好了,以乾隆爷的家底儿跟实力,都难以仿造这批“青花之王”,工艺水平没有问题,重点是……万恶的苏麻离青……没了。

  因此仿品虽然一样众多,一样有前朝款,但是那种浓艳美丽的苏麻离青的宝石色,却是绝响,难以重现复制,因此仿品和正品相对于平等青青花,反而更好区分。

  第三类仿古重灾区是斗彩,以明代成化斗彩为重点仿烧对象,主要在技法上予以继承。

  斗彩发展到了乾隆朝,已经进入了随心所欲,为所欲为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斗彩新品种,甚至连仿古铜器、仿红雕漆,仿动植物的象生瓷器这些丧心病狂的玩意儿都造的出来,还皆能准确地表达出所仿之物的色感和质感,堪称巧夺天工,形成了乾隆瓷器的一大特色。

  有了这样的实力在手,以乾隆爷的性格,不对对斗彩的祖宗成化斗彩下手,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于是那批仿古瓷器中,好些就是按照乾隆皇帝的旨意烧造的。

  清宫档案里可见到很多这位爷当年批给督陶官的批文,从批文中可以看到,他对瓷器的烧造,有着非常具体的指示。

  一句话,就是将后来大家耳熟能详的成化斗彩鸡缸杯,到大家不太熟,但是却是收藏界传说中,成化儿皇帝给神奇御姐万贵妃定做的天字斗彩小罐,通通给模仿了一个遍。

  请收藏:https://m.qdbq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