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69章 大幕溅起_三国之谋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离家千里之外,自然是不现实的事情。

  因此他们的长辈离任,学生们自然也得跟着走。

  目前唯一没走的就剩下崔林,崔家就在清河,离得不远,崔琰还在泰山学宫读书,倒也无妨。

  只是崔林今年就要毕业了,年满十四岁,可以入学宫读书,也得离开书院。

  再加上其他孩子也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离校,泰山书院日渐冷清下来,大小班加起来只有十多个在历史上并不出名的普通孩子还在。

  “下课!”

  随着一声放学的声音,陈暮收拾了一下课本,看着教室里寥寥几声回应老师辛苦,不由苦笑着摇摇头。

  学生们走的走,留的留,没剩下几个。

  只是恰逢乱世就是这样,生死离别,倒也司空见惯。

  知识的种子才刚刚种下去,还没生根发芽,就已经凋零枯萎。

  但这点挫折并不能代表什么,既然离家远的容易因为家庭因素离校,那明年就招一批离家近的,哪怕是平民学生也好。

  或许他们不像历史名人那样聪慧,可至少稳定,先把知识传递下去,再考虑将来广收人才的问题。

  “兄长!”

  十八岁的陈志长得高高壮壮,站在书院外等他。

  自从来了青州之后,因为身份高贵,陈志很快被临淄城内的豪强富二代们盯上,结交了一群狐朋狗友,眼看有堕落的趋势。

  这样的事情并不少见,像陈志这样原本淳朴的农家少年哪里受得了这种诱惑,一不小心就会被腐化。

  因此陈暮也是果断出手,将他送入泰山学宫读书,一边严厉教导,一边令他认真学习。

  古代长兄如父,兄长的威严跟父亲一样,属于家长式权威。

  多番手段,总算让他走上正轨。

  以后每日泰山学宫放学之后,他都会来泰山书院接陈凤。

  “嗯。”

  陈暮点点头,对陈凤道:“去吧。”

  “大兄我回去了。”

  陈凤说了声,跟着二哥离开。

  看着弟弟妹妹离去的身影,等他们走下山坡草坪,踏上远方田野的时候,陈暮才转身回了书院里。

  最近这段时间,陈暮每天都要在书院里待到晚上才回去。

  老大哥刘备作为州牧,带着简雍沮授等人四处巡视地方,纠察各地贪官污吏的违法行为去了,二哥现在担任乐安相在乐安,三哥不是担任太守的料,整日就喝酒找人打架,不时与臧霸等人进泰山射猎,兄弟几人倒也自在。

  陈暮之所以每天留在书院那么晚,是他准备写一本书,就好像曹操的《孟德新书》,华佗的《青囊书》一样,要著书立传。

  或者说,不仅仅是一本书,将来还会写更多的书。

  只是对于现在来说,谈这些事情肯定还太早了些,所以陈暮现在写的书其实是一本教材。

  泰山书院开学也已经有三年了,这三年来学生们除了要学习儒家经典以外,还要学习数

  请收藏:https://m.qdbq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